查看原文
其他

看见孩子,孩子才能找到自己 | 田宏杰《生命·成长》第二季

此念 此念 2022-05-08

▲「此念」嘉宾 田宏杰

导读

作为父母,建议要去看一看教育心理学类的书,要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什么?他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什么?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需求与难处,帮他一起找办法。


本期,我们与儿童心理学教育专家、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田宏杰一起探讨:要快乐教育还是精英教育?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?如何进行挫折教育?



cinian


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 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w320335auvw  

点此观看

《生命·成长》第二季田宏杰纪录片


《生命·成长》第二季

看见生命、看见成长,看见更广阔的天地



01

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

 ins: Dan Tavis

快乐教育&精英教育,到底该选哪种教育方式?


其实当孩子真的开始上学以后,你会发现学习就是孩子的主导活动与任务。如果他在学习上不能胜任,比如老师问这题谁会?全班都齐刷刷地举手了,就他没举,那他的快乐、自信就一下子破碎了。


孩子到底为什么学习?他真的是为了一张张卷子的分数?为了刷一张张的证书吗?所以到底是要快乐还是要学习?还是快乐与学习之间有一种东西?


其实更重要的就是意义。我通过每一件的事情之后,我有什么不一样了?


通过教育,最终孩子目的一定不是为了达到证书,甚至不是为了进名校,最终的目标一定是通过整个学习过程,经过小学六年、初中三年、高中三年,一共十二年的教育,等到上大学那天我不一样了。再经过大学四年出来以后,我又不一样了。

 长按图片保存分享

这些时间在我身上留下了很多印记,所以快乐和精英教育之争,其实是一定要让孩子去寻找到属于孩子自己的意义和道路。




02

孩子摔跤了该不该扶?

▲  ins: Dan Tavis

挫折教育是不是要设一个让孩子够得着的?


挫折教育不是为了真的让孩子受挫了起不来了,父母再去给他一些鼓励让他一定要起来。其实孩子只要碰到挫折的时候,他真的会哭、会痛苦。


有人说孩子如果摔倒了,你立刻上去哄他,到底行不行?


有些人觉得孩子摔倒了如果去扶,他可能本来疼一下就跑了,可是一哄甚至还买颗糖,那孩子就明白摔倒不能立刻起来,得先哭一会,换一些好处。这样教育就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呼吁孩子摔倒了,我们要去鼓励他,让他自己起来。


但是这样教育会出现一个问题,有一次一位妈妈就说,她自己的腿被桌脚磕到,疼得眼泪都流下来了,孩子走过来就说:“妈妈没事,别哭了,一会就好了”。


这位妈妈突然就明白了,她说当时我觉得我作为大人,想要的也不是这个,我想要的是孩子和我说:“妈妈怎么样?没事吧”。


所以当孩子被磕了,他说我没事,我不疼的时候,他其实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,他跟感受隔离了,他没有对自己温柔以待。这孩子以后当他觉得内心有点难受、有点想逃避、有点想哭的时候,他都会告诉自己,这没什么,我没关系,就会一直压抑自己。


这样的孩子就会对痛苦的感受不敏感,对内心的挫折感、沮丧感也不敏感,他长大以后就会一直怕挫折、怕沮丧,他会尽量逃避让他觉得疼的感受,如果这事让他疼但是逃避不了,那他就会把这个事都逃避掉。


所以小的时候的一个磕碰,其实就是孩子的一个挫折,关键是家长怎么去看?


当孩子真的摔倒,家长就很平静地走过去看一看,问问他怎么样了?疼不疼?他会告诉你说疼,你就让他过来坐一会,让你看一看,安慰一下他,帮他慢慢揉一揉。揉一会孩子可能看到别的孩子在玩,就跟着就跑了。


所以孩子疼的时候父母真的看到他疼了,那过一会孩子就没事了,他就继续跑去和别的小朋友去玩了。自然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,人为加进去多的都不行。


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到一个词“心理免疫力”,就像是感冒打疫苗一样。就是打一点病毒进来,你的身体就会对这个病毒有反应,整个白细胞就去包围它,然后就有了对付这个病毒的经验,身体就会组建一支队伍去对付它。下次真的病毒来的时候,把上次的经验立刻调动就可以去扑灭它了。


所以身体免疫力和心理免疫力是一样的,这次有过不去的坎,我想到办法过去了,就等于是给心理打了一针疫苗,等到下一次有难处,再难我也过得去。




03

孩子害怕还敢做,才是真勇敢

▲ ins: Dan Tavis

我自己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,我本身是学师范专业的,我很想在讲台上表现得很大方,但是我又有点特质性焦虑。所以以前每节课每人要讲10分钟,我从来不第一个上,因为第一个大家都很精神,都会看着你。


第二个我也不上,等到第五、六个,别人都有点累了,不太想听了,这个时候我再上去,讲完就马上走。


我总会想自己上去讲讲就行了,不用太多准备,但其实每个师范生的梦想都希望自己能够讲得特别好,在台上能够行云流水。但是我会担心,如果我那么在乎,我上去讲还紧张、还发抖,还发挥不了那种特别自然的状态,我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,就会否定自己。


后来是什么时候才变的呢?那次是我已经读博士的时候,有一次跟着老师去电视台录节目,还没开始大家都在一起聊天。我就看那个小的女主持人,就20岁刚出头的样子,然后穿着一个大衣,拿着一个稿子在那特别紧张地看。


我当时就想专业的主持人还那么紧张,当时就把人家看低了,但是等到过一会导演喊大家准备开始,然后大家围一圈,灯都打起来,这时候那个女孩把大衣一脱,往台前开始讲话。当她拿起话筒讲话的时候,第一句话我就觉得光芒四射,那个时候我的价值观一下就变了。


我觉得原来人家那么优秀、那么厉害,可是上台前她还在那么紧张地准备,她把这件事那么当回事儿,甚至也紧张,可是当她都准备好了,她上台的时候就讲得那么好。


所以等我再回去以后再开始备课,那个状态真的就变了,我就会对自己说我真的很在乎,我真的很想讲好,然后会把那课准备得很流利、很充分。你不去追求不紧张的状态,你知道我容易紧张,所以我多做一点准备,然后不管我紧张不紧张,我都能把这个东西讲得特别好,就行了。


所以我们教给孩子,不是教他去看到别人有多放松、多勇敢,而是告诉他,你刚才是不是也紧张,我也很紧张,你紧张的时候我发现你表达得也那么清晰。那孩子就真的会发现即使自己手抖,也表达得很清晰,那下次他关注的就不是我紧张不紧张,而关注的是我能不能把这个东西准备的很清晰。


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发现紧张就不是他的毛病了,他会发现紧张有什么关系,紧张不会影响沟通、紧张也不会影响上课的表现、紧张可能不会影响任何场景的任何事。


所以勇敢是什么?不是说不怕,是怕了我也做,而且怕的时候我也能够坚持做好,那内心就真的会勇敢。

 长按图片保存分享

因为孩子害怕的东西不一样,有人可能害怕公开的讲话,有人可能害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,有人可能害怕拒绝别人,每个人害怕不同的事,不能总去夸他在这些事上他不怕,他怕的事那怎么办?所以就是怕了他敢做,我觉得是真勇敢。




04

真正去看见孩子,是最重要的

▲  ins: Dan Tavis

每个家长都希望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,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?


自信心,在心理学里边也会把它翻译成有自尊,还有自我效能感。


自信心可能包含着两个维度。一个维度叫感觉维度,我觉得我行、我很厉害、我很棒、我很自信的这种感觉,如果我们太多地去强调这种感觉的满意,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反倒可能对挫折和焦虑很难去接受。


行为自信、表现自信,其实说的是什么?


当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,他可能会有沮丧感、挫折感,因为孩子内心都想去突破它,他会想尽一切办法,找到方法、资源去突破困难。


当他一旦突破困难的时候,他就觉得这事我征服了、我能够胜任,这时候孩子经过行为证明了我能行,那孩子在这个事上就会自信。


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,家长到底怎么去夸也很重要。


你会发现很多孩子不自信、退缩,是什么原因呢?是家长夸的时候夸多了、夸错了。


家长特别喜欢用结果性的词去夸孩子,比如孩子和人家跑步,就夸你跑得真快,比别人都快。你会发现老被夸快的孩子,当你夸他快的时候,他觉得我好快、我好棒,可是万一我要跑得不快,就觉得我不棒了。


所以当孩子读书的时候,你要培养的是什么?


读书过程中要培养什么样的品质,家长一定要心里有数,我们心中要有自己的教育目标。你看到最近这两天孩子读书,读完一页翻过去以后,他又返回来重读了这一页,果然这两天他开始和你讲的时候,他逻辑很强,那你就要这样去“夸”孩子:

妈妈:我看到你这两天读书,你有的时候还往回翻,你这是翻什么呢?


孩子:妈妈,我发现后面的情节跟前面的情节之间有关系,所以我要两个对照着看。


妈妈:哦!原来你已经会这样看书了,那你给我讲讲你看到了什么?

(孩子把他的发现讲给你听)


妈妈:“嗯,真的是这样。”

就是要去夸你真实观察到的孩子的行为,而不是去夸,你真会看、你真棒。


夸你真实观察到的,孩子就会明白往回去看,就能把情节捋得特别清楚。


所以父母的眼睛中真的要看到,才能够夸得准,孩子才会知道他的这个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。


那孩子也会自信地知道,如果我想要什么样的结果,我就得先做到什么样的行为。


所以作为父母,观察孩子是特别重要的。改变要慢慢来,家长要说的少,但是要用眼睛看,而且要真的去看。



✨ 


最后,送给大家一首诗。

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,


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,


无论动之以情或者说之以理,


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。


那能替孩子开门的人只有他自己,


而我们可能做一个陪伴者,帮他一起开门。



2020年

《生命·成长》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

看见生命、看见成长,看见更广阔的天地

周四21:00点

准时上线


《生命·觉者》原班人马

历时两年制作,再次诚意出品


 此念出品 


《生命·成长》系列纪录片

第二季嘉宾名单


尹烨|华大基因CEO,科普大V

彭凯平|心理学家,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

严伯钧|科普作者,“得到”《西方艺术课》讲师

田宏杰|儿童心理教育专家

董梅|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

叶逊谦|戏剧教育者、导演

黄仕明|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

郝景芳 | 雨果奖《折叠北京》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

陈海贤 | 心理咨询师、心理作家

约格·迪尔克斯|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

王昱珩(水哥)|《最强大脑》中国战队队长之一

史炎|脱口秀演员,噗哧学院院长

李松蔚|心理学科普大V

林欣浩|作家,著《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》等

杰弗瑞·萨德|“现代医疗催眠之父”米尔顿·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

潘宗光|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教授及荣休校长

约翰·贝曼|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

奥托·夏莫 | U型理论创始人

周芳 | 纪录片《水下中国》导演


▲点击图片

即可观看《生命·成长》第二季纪录片


- END -


【此念】赠书福利


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勇敢的人吗?

你会去做你害怕的事吗?


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

与我们分享

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

送出

田宏杰亲笔签名

不咆哮 让孩子爱上学习

活动截止时间:2020年11月19日

活动解释权归【此念】所有

出品 | 此念

编辑 | 演忱

  排版 | 王啊晶



大家都在看



李松蔚:未来什么样的人,生活会更好?(第一期)


陈海贤:怎样才是一个好的父母?|此念手记


叶嘉莹“关门弟子”张元昕:学诗最重要的是学做人

点击阅读原文,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

喜欢~马上点击在看  ❤ 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